發布時間:2022-06-14
縣十七屆人大六次
會 議 文 件(10)
關于巴彥縣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
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
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(草案)的報告
——2020年12月30日在巴彥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
巴彥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劉萬利
各位代表:
受縣政府委托,現將巴彥縣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(草案)報告如下,請各位代表審議,并請列席人員提出意見。
一、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
年初以來,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,經濟宏觀形勢和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不斷增大,縣委團結帶領全縣上下,牢牢把握“穩中求進、改革創新”,******完成“六?!比蝿?,扎實推進“六穩”工作,主動作為打出組合拳,全力以赴做好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、防風險工作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努力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降到******,全力打好“十三五”收官之戰,積極因素進一步增多,有利的方面進一步擴大,增長的基礎進一步夯實,經濟運行總體呈現平穩向好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。
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19億元,同比增長1%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.9億元,同比下降17%;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.6億元,同比增長20%;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.5億元,同比增長8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44%;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6002元,同比增長5.5%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6426元,同比增長8.1%。
1、堅持******益,******提升農業現代化進程。
玉米、大豆、水稻三大作物播種面積分別是232.26萬畝、67.3萬畝、37萬畝,經濟作物3.17萬畝,其中蔬菜2.5萬畝,糧食產糧實現34億斤。下擺種子1.61萬噸、化肥11.02萬噸、農藥287.49萬噸、農膜480噸、備春耕資金11.11億元。全縣生豬、肉牛、家禽、綿山羊和毛皮動物飼養量分別達到200萬頭、9.5萬頭、550萬只、4萬只、90萬只,生豬屠宰量52萬頭以上。投入資金1.15億元,啟動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,完成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面積20萬畝。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,完成道路硬化10公里,新建路邊溝6300延長米,安裝路燈32盞,植被綠化64000株等。投資2810萬元啟動漂河近期治理工程(二期)建設任務。投資1028萬元啟動豬蹄河近期治理工程建設任務。投資500萬元完成2019年少陵河、漂河、五岳河、豬蹄河水毀治理工程。
2、堅持高質量,******增強發展內生動力。
全力開展項目資金爭取工作,爭取四類國家資金支持項目27個,爭取資金4.36億元。其中:爭取中央投資項目6個,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1.52億元;爭取專項債券項目4個,爭取資金1.27億元;爭取一般債券項目9個,爭取資金1.06億元;爭取抗疫特別國債項目8個,爭取資金5130萬元。全年實施政府投資項目25個,總投資8.27億元,完成年度投資4.5億元,已竣工項目14個。實施房地產開發項目6個,總投資1.95億元,完成年度投資1.67億元,竣工項目1個,繼續實施項目5個。實施全口徑產業項目13個,總投資20.7億元,完成投資13.98億元。其中:省市重點項目6個(含省百大項目2個),完成投資12.28億元,投資完成率97%;其它項目7個,完成投資1.7億元。隨著鴻展燃料乙醇、穰穰滿家米業加工、嘉潤三產融合等一批項目的竣工投產,極大的拉動我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。全年洽談對接并達成投資意向項目5個,總投資8.95億元。扎實開展科技創新工作,成功申報“雛鷹計劃”企業3戶,新培育規上企業5家。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發展,成功申報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,獲取資金支持1000萬元。
3、堅持高規格,統籌城鄉建設。
投資4300萬元實施2019年結轉道路8條,總長7971延長米。投資3190萬元完成農村公路項目9項51.8公里。投資6420萬元完成2020年危橋改造建設項目55座1445延米。投資6669萬元實施農村公路路網改善項目4項38余公里。投資1165萬元完成路面維修工程項目4項15.8公里。投資1783萬元完成安全生命防護工程65項130余公里,實現了縣、鄉、村公路安全防護工程全覆蓋。采取貨幣補償方式完成縣政府大墻西、巴公館、水韻新城東、亞麻廠、福澤之都地塊協議征收。投資1895萬元啟動興隆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(二期)。投資2650萬元完成巴彥鎮2020年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程。投資2720萬元完成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設備政府采購項目。實施建設工程行政執法、工程質量監管、工程建設生產安全等措施,使建筑領域規范運行得到較大提升。
4、堅持高品質,踐行民生共享。
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,82個扶貧產業項目實現收益1242.73萬元,帶動貧困人口人均增收800元以上。投入1000余萬元推進小園玉米等4個扶貧產業項目,帶動貧困戶畝收益不低于1500元。投資3709萬元實施2020年巴彥縣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,完成水源井、水泵等建設任務。投資204萬元完成2020年巴彥縣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。投資2542萬元實施******殯儀館建設項目。投資2510萬元完成高級中學食堂、宿舍樓建設項目。投資700萬元實施兆麟小學擴建教學樓項目。******啟動吉慶幼兒園、德化幼兒園、高級中學新建綜合樓、興隆中學新建教學樓等項目建設程序。投資1340萬元啟動人民醫院擴建兒科綜合樓項目。投入400余萬元完成縣醫院、縣二院核酸檢測實驗室項目。為2890名退役軍人補發待安置期、安置未上崗生活費3316.8萬元。******開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,參保率達100%。持續開展水環境污染防治工作,重點推進少陵河整治工作,水質均值實現了五類。
二、“十三五”成果回顧
全縣生產總值預計實現119億元,比“十二五”期末增長20.46億元,年均增長4.06%;全口徑財政總收入預計實現7.5億元,比“十二五”期末增長2.24億元,年均增長7.35%,公共財政收入預計實現2.7億元,2016年-2019年年均增長4.45%,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,比2019年下降20%以上。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16.6億元,比“十二五”期末增長6.08億元,年均增長17.27%;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預計實現26000元和16411元,比“十二五”期末增長5921元和5274元,年均分別增長5.3%和8.1%。三次產業結構預計調整到34:7:59,經濟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。
1、產業項目建設顯著提升。
五年來,共批復各類項目328個,總投資197億元。扎實開展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儲備申報工作,共申報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40個,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4.8億元。共建設產業項目87個,總投資67.56億元,完成投資53.02億元。其中:省市重點產業項目18個,總投資40.4億元,完成投資27.32億元,竣工投產項目11個,正在實施項目7個;縣域重點產業項目69個,總投資27.16億元,完成投資25.7億元,竣工投產項目68個,正在實施項目1個。已竣工投產的80個項目可提供就業崗位近2500個,新增稅收近0.45億元;正在實施的7個項目達產后可提供就業崗位近1000個,達產后新增稅收超1.3億元。按產業類型分,工業類項目15個,總投資9.35億元,完成投資7.28億元。糧食加工類項目34個,總投資19.8億元,完成投資12.74億元;畜牧類項目17個,總投資12.86億元,完成投資12.86億元;能源類項目5個,總投資8.94億元,完成投資3.53億元;其它類項目16個,總投資16.62億元,完成投資16.62億元。持續推進招商引資工作,累計簽約項目75個,簽約額289億元。
2、農業提質增效******加強。
五年來,投資5000萬元實施巴彥縣現代園區建設項目,核心區建設面積200萬畝,輻射帶動區145萬畝。投資5000萬元實施巴彥縣蔬菜基地建設項目,建設集生產、交易、旅游、觀光為一體的蔬菜生產基地1萬畝。投資3300萬元完成10萬畝馬鈴薯基地建設和種業基地建設項目。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,打灌溉井電井205井,修農田橋43座,涵洞380座,購農機具52臺(套)倉儲3000平方米。實施巴彥縣循環生態農業示范項目,建設循環農業示范區3000畝。投入資金超4.2億元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項目,完善村屯道路、橋涵、廣場、邊溝等基礎設施建設,健全衛生服務室、文化活動室等服務設施。深入實施“畜牧強縣”的發展戰略,全縣生豬飼養量達200萬頭以上,現有畜禽規模養殖場95個,其中生豬養殖場79個,肉牛養殖場6個,蛋雞養殖場7個、肉雞養殖場3個。投資1300余萬元建成了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,健全了縣鄉村三級網絡,動防體系進一步完善。投資2.95億元完成了巴彥縣松花江提水灌區工程。投資3057萬元完成巴彥港提水灌區(二期)工程建設。投資2.5億元,先后完成了漂河、泥河、少陵河、豬蹄河河流治理工程。投資4.57億元完成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,農村安全飲水工程******履蓋。投資3503萬元完成江灣水庫消險加固工程建設。投資7766萬元,建設完成節水增糧、節水灌溉、沿江灌區節水配套改造等工程建設任務。
3、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。
五年來,全縣房地產開發面積81.4萬平方米,總投資達30億元,解決2781戶逾期未回遷安置問題。完成棚戶區改造項目5個、14個地段,棚戶區改造戶數1718戶。通過購買棚改服務方式使用農發行貸款資金4.5億元,貨幣化安置1532戶,其中解決歷史遺留未安置戶257戶,購買存量房安置206戶,完成去庫存面積1.66萬平方米。投資2.4億元建設改造市政道路36條,總長度255.5公里,建設改造橋梁3座。投入資金6.5億元,拓寬農村公路263公里,硬化撤并建制村道路446公里,改造危橋243座6598延長米,完成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45公里,改造提升西興公路36.5公里,路面維修15.8公里。投入資金6600余萬元實施了巴彥縣生活垃圾處理廠擴建工程、存量垃圾治理工程、4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治理工程等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。投資1.33億元,建設完成巴彥縣污水處理廠改擴建、新建興隆鎮、西集鎮、洼興鎮污水處理廠建設,解決了長期以來污水排放不達標問題。
4、民生福祉持續提升。
五年來,扎實推進脫貧攻堅,2017年貧困縣摘帽,2018年底2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,2019年2544戶5949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。共發放廉租住房補貼942萬元,補貼家庭3266戶,利用住房保障專項結余資金1038萬元購買了54套廉租住房。投入資金6471萬元,完成了巴彥縣疾控中心、婦幼保健院、第二人民醫院擴建工程建設任務。全縣教育公共財政投入累計達到27.14億元,比“十二五”末增長34.2%。加快普及學前教育,新建、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1所,學前三年教育入園率達到80%。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100%、鞏固率達到99.3%,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合格率達到100%,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評估驗收。投入資金2.13億元,新建、改擴建中小學校校舍8所,加固維修中小學校校舍162棟。累計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.9萬人,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.64%以下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5.73億元,基金支出3.75億元,城鎮職工繳費15.58萬人次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收入13.62億元,基金支出10.47億元,城鄉居民繳費189.79萬人次。累計整治占道經營、亂擺攤設點等行為3萬余次,拆除違法建筑物193處、面積19863平方米。受理農民工投訴舉報案件661件,追發勞動者工資1795.6萬元。五年來,共發放不動產登記證35070本,證明16012份。
回顧五年來的工作,在總結成績的同時,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,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。一是縣域經濟總量小,經濟發展受生產要素、資源、環境的制約嚴重;二是三大產業發展不協調,產業結構不合理,表現為二產發展相對滯后,三產發展緩慢,尤其是工業化水平不高,缺乏重大產業支撐;三是財政收入結構單一,增長可持續性差,增收乏力,財政收支矛盾突出;四是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、醫療衛生、文體藝術等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。這些問題,我們應高度重視,今后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,逐步加以解決。
三、2021年計劃安排
2021年是實施“十四五”規劃的啟始之年,我們應主動適應經濟下行壓力和復雜國際環境影響,克服疫情不利影響,確保各項經濟指標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。
1、計劃安排的總體構想。
在計劃安排上,著重考慮三個方面:一是發展思路。積極實施“兩頭兩尾主導、兩翼三線發力、尚德文化鑄魂、區域協同推進”的縣域發展戰略,構建巴彥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和新發展格局。以巴彥玉米、巴彥大豆、巴彥生豬等優質農牧資源為保障,以巴彥、興隆“兩鎮兩園區”為依托,主動融入哈爾濱一小時經濟圈,打造糧食生產現代農業區,畜牧產業現代標準示范區,綠色農產品加工新高地,生態宜居祥和富饒哈爾濱都市衛星城。二是工作思路。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,合理安排目標任務,主動適應經濟下行壓力,沉著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,著力穩增長、調結構、促改革,奮力后發趕超。三是完成任務可能性思路。主要還是考慮實現經濟發展的可能性,各項經濟指標在考慮全市總體目標情況下,貼近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。
2、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。
——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%。
——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5.5%。
——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同比6.5%。
—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%。
——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%。
—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%。
——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6%。
3、2021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措施。
一是在項目建設上創新升級,蓄積經濟發展后勁。堅持從資源優勢、產業布局入手,以“十四五”規劃重大建設項目為主,培育經濟新增長點。密切跟蹤國家產業政策方向和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動向,緊緊圍繞相關規劃,把握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、精準扶貧等重大機遇,更加積極主動地實施符合政策的項目。做好重點項目申報推進工作,全年實施重點項目4個以上。圍繞玉米、大豆、生豬三大支柱產業,加大招商引資力度。依托燃料乙醇項目,重點引進乙醇及DDGS相關配套企業;以八旗糧油為龍頭帶動,引進豆制品加工企業,打造豆制品加工產業園;以萬潤生豬屠宰加工項目為依托,促成1家豬肉制品深加工項目和1家生豬副產品加工項目簽約。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,提升園區承載能力,啟動投資1650萬元的青春北路和人民北路道路建設工作,啟動投資2.94億元的松花江引水入園區工程資金爭取工作。
二是在現代農業建設上創新升級,鞏固經濟發展基礎。高質量構建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、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,種植業生產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優化,標準化、規?;?、集約化養殖業進一步升級,創建一批農業綜合示范區,積極推進鄉村產業振興,實現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、畜牧富縣跨越。謀劃投資1000萬元的沿江灌區、巴彥港灌區應急抗旱取水工程。謀劃實施投資2500萬元的沿江灌區田間配套改造工程。全縣新建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達到12個,總面積達到100萬畝,集中打造產業示范村鎮5個。抓好生豬保供促生產工作,力爭到2021年末把生豬產能恢復到非瘟前水平,其它畜種平穩發展。重點推進投資7300萬元的少陵河(五期)、泥河(四期)工程,提高防洪標準和排澇能力。穩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。全力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工作,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%以上,還田利用率達到65%以上,離田利用率達到35%以上。大力發展食用菌和大果榛子產業,食用菌種植在200萬袋以上,大果榛子1000畝。完成植樹造林2.5萬畝,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13.7%。
三是在城鎮化建設上創新升級,拓展發展空間。強化“十四五”規劃、國土空間規劃、鄉村振興等規劃引領作用,加快老城區改造和新城區建設,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,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社區建設,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,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。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工作,啟動26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,扎實做好1000戶危房改造工作。謀劃推進巴彥鎮、興隆鎮11條市政道路升級改造工作。啟動巴彥鎮內東直路等9條道路維修工作。謀劃哈北公路(巴彥鎮-巴綏界)66.3公里道路擴寬改造工程。啟動農村公路40公里、危橋30座維修改造工作。完成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,完成生活垃圾焚燒廠項目年度建設任務,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40%的任務目標。
四是在民生事業上創新升級,提升人民幸福指數。優先發展教育,加大教育投入力度,優化發展環境,加強教育薄弱學校建設,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。投入資金8200萬元啟動一中教學樓擴建、高級中學新建教學樓、興隆鎮中學新建教學樓項目建設工作。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,完成投資2800萬元的吉慶幼兒園、德化幼兒園項目建設任務。加大無證辦園治理力度,凈化民辦幼兒園辦園秩序,提高學前三年教育普及水平。投入資金2380萬元啟動4個鄉鎮衛生院建設項目。啟動投資8000余萬元的文化中心、足球場、全民健身中心項目推進工作。做好2021年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。******落實新一輪就業創業政策,城鎮新增就業2500人以上,失業人員再就業1700人以上,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60人以上,確保失業率控制在5.5%以內。
四、“十四五”規劃目標
(一)“十四五”期間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
——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.5%。
——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5.5%。
——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7%。
—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7%。
——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%。
—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.5%。
——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.5%。
(二)實現“十四五”期間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措施
1.優化結構夯實現代化產業基礎。
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,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。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,筑牢生態安全屏障,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。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力度,******促進資源節約利用,積極構建循環性產業體系,實現綠色發展、循環發展、低碳發展。
通過實施集群化發展戰略,重點在豬肉制品加工及豬毛、豬血、豬腸衣等副產品深加工上拉伸產業鏈條,促使產業快速向中下游延伸和拓展,實現產業由初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型轉變,由傳統單一產品向多樣化、工業化產品轉變,大幅提高產品附加值,把巴彥打造成哈爾濱生豬產業帶的核心,同時拉動呼蘭、木蘭、通河、方正等周邊縣發展生豬產業,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。到2025年,全縣要引進一批生豬產業鏈中下游精深加工項目,實現由生豬養殖大縣向生豬產業加工強縣的跨越。
通過擴大規模、整合資源、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,重點發展糧、豆深加工企業,提高全縣糧、豆加工業的專業化水平和集聚化程度。實現全縣糧、豆加工企業由資源拉動型向技術帶動型轉變,由傳統產品向營養、安全、方便、綠色、有機、休閑產品轉變。重點打造以綠色和有機為特征的特色鮮明、優勢突出的區域性品牌,培育1個全國知名品牌、3個省級******、10個市級******。
積極發展玉米乙醇、食用酒精、生物發酵系列等工業精深加工產品,適度發展青貯飼料、生物有機肥和生物質發電等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產品。引進風電等清潔能源項目,擴大新型能源產業。發揮秸稈和風力資源優勢,著力培育規模發電企業,形成以興隆生物質發電為核心,國能生物質發電、中廣核風力發電和清潔能源等項目為輔助的新能源產業集群。
到2025年,培育1個50億級產業,1個30億級產業,1個20億級產業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0戶,增加值達到20億元,年均增速19%,實現由工業弱縣向工業立縣、工業強縣的跨越。
2.完善園區功能,提升園區承載能力。
采用“統一規劃、市場運作”和“邊建設、邊引進”辦法,切實加快園區水、電、氣、路、訊等基礎設施建設。積極引進物流、信息、中介、金融保險、貿易等生產性服務,完善園區綜合服務平臺。突出特色,注重生態,不斷提升園區品位,產城融合發展,建設宜業宜居的現代化園區。到2025年,產業園區落戶企業總數達到70家,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0家,實現工業總產值65億元,實現稅收3.5億元,常住人口達到1萬人。
興隆工業園區。進一步擴大園區規模,堅持規?;?、特色化、生態化發展方向,推進哈爾濱玉米深加工產業基地、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基地、綜合產業基地、綜合物流基地等4大功能區發展。先期啟動占地1.16平方公里的生物化工產業園。到2025年,園區面積爭取擴大到4.82平方公里,入駐企業達到52家,投資超5000萬元企業發展到25戶以上,工業總產值達到45億元,成為巴彥企業發展、產業集聚和招商引資的大平臺與主戰場?!笆奈濉睍r期,投資29470萬元,建設松花江引水工程。園區新建道路1800延長米,升級改造道路1565延長米,鋪設供水管網1800延長米、排水管網4100延長米,強弱電線路3600延長米。
巴彥工業園區。以生豬深加工產業為主導,著重發展生豬產業,輔助發展食品加工,有針對性地引進生豬肉制品及豬副產品深加工企業,延長生豬深加工產業鏈,解決生豬產業鏈的短板,成為專業化園區建設的典范。大豆加工產業。以“八旗糧油”為依托建設大豆素食產品開發和加工,打造大豆加工產業園,叫響“巴彥大豆”品牌,使巴彥大豆真正成為“田中之肉,綠色牛乳”。到2025年,巴彥工業園區企業總數量達到18家,產值達到20億以上。
3.統籌城鄉協調發展,抓好新型城鎮建設。
提高中心城鎮承載功能。健全完善城鎮各項規劃,完善城鄉城鎮空間布局,推進城鄉產業發展、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,改善城鄉發展環境,優化城鄉人居環境,加強村鎮“三供兩治”建設,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品質。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,實施“兩翼三線”發展戰略,使巴彥成為空間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環境優美、產業集中,城鄉居民生活舒適的宜居地區,實現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一體化。未來五年將繼續投入2.81億元完成巴彥鎮34條道路改造工程,改造總長度26.2公里,總面積44.3平方米。完成31個地塊收儲建設工作,涉及拆遷戶數4157戶,拆遷面積34萬平方米,建設安置房4157戶。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,完成巴彥鎮客運西站、南站,驛馬山景區客運站,巴彥鎮貨運站等建設內容,啟動并完成巴彥縣高級中學整合新建工程,繼續拓展城市發展空間,提升城鎮承載力。
4.加強農業規?;?、標準化建設,促進現代農業發展。
一是調整結構,優化產業布局。以市場為導向,因需而變,配合輪作和休耕,動態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和布局。在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上,穩定水稻、大豆生產,適時適度調整糧經作物面積,玉米種植面積200萬畝、大豆80萬畝,采用米豆輪作方式,水稻面積控制在40萬畝以內,形成玉米水稻大豆為主栽品種,蔬菜雜糧藥材食用菌大果榛子等經濟作物補充的種植業生產結構。二是加強高標準農田、農田水利和節水工程建設。加大基本農田保護和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,加強黑土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。建設高標準農田60萬畝,“十四五”期末全縣高標準農田達到165萬畝,投資10億元興建12項農田水利工程。三是加快發展現代化畜牧業。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,構建大糧食大畜牧大加工的產業格局。扶持生豬養殖小區擴大生產,******落實優惠政策,強化“貸、防、保、育”措施,推進畜禽的規?;B殖。推進集約規模養殖,加快龍頭企業建設,帶動村內散戶養殖遷出;節約土地資源,探索立體化養殖模式;加強畜牧業核心技術推廣應用,深入推進品牌及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建設,塑造“巴彥生態豬肉”品牌。四是實施特色示范工程,加快農業科技和先進模式推廣。依托農業示范園區,應用推廣投入品減量增效、廢棄物綜合利用、農產品加工儲運等先進實用科技成果,推介生態循環種養、農機農藝融合、資源******利用等技術模式。發揮示范區綜合帶動功能,圍繞“一鄉一業,一村一品”,推廣特色養殖、生態循環種養、設施農業、漁業作業、體驗農事等現代農業成果。
5.大力發展社會事業,重點保障和改善民生。
優化學校布局,縮小城鄉之間、學校之間辦學差距。規范配置學前教育網點,調整義務教育學校學區,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,著力解決“鄉村弱”“城鎮擠”的狀況。加強農村學校師資力量配備,進一步縮小城鄉教育群體收入差異。到2025年,新建、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4所,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,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%左右;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保持100%、鞏固率穩定在99.75%以上,義務教育實現城鄉一體、優質均衡發展;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5%以上,普通高中實現優質化、特色化、多樣化發展,職業教育辦學條件******改善,職普比例明顯提高,職業教育在校學生達到1200人,******普及高中階段教育;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更加完善,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培訓達到5.3萬人次。
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。繼續深化醫療、醫保、醫藥“三醫聯動”改革,強化醫保資金監管。優化縣域衛生健康布局,深化與哈爾濱醫療合作,加強分級診療制度建設。到2025年,力爭達到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,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%左右,每個鄉鎮衛生院擁有1名以上全科醫生。
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完備,體系比較健全,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,保障水平穩步提高,管理服務******便捷,突出歷史遺留問題基本解決?!笆奈濉逼陂g,養老保險實現城鎮和鄉村全覆蓋,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率達到95%以上。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1.5萬人以上,新農合、城鎮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100%。
進一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,修繕東西牌樓,擴展北方民俗博物館。推進中心村文化廣場全覆蓋建設進程,到2025年,實現縣有館、鄉有中心、村有場地、屯有陣地,實施社區文化中心、文化分館、圖書分館、中心村文化廣場等建設任務。
各位代表,目標已定,重任在肩。新時代必須有新擔當,奮發作為方能不負重托。未來五年里,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,在縣人大、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,滿懷激情開啟新征程,勤勉實干謀求新作為,銳意進取,開拓拼搏,確保******完成“十四五”各項目標任務,為巴彥實現生態宜居祥和富饒哈爾濱都市衛星城而努力奮斗。
公司坐落于風景秀美的松花江中游北岸,被國家定為“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”、“中國鄉鎮之星”的西集鎮。
版權所有:巴彥縣嘉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:龍采科技
友情鏈接:巴彥縣人民政府
ICP備案:黑ICP備19007319號-1